火眼工程依托全球领先的测序平台与超大规模生物信息库,推出「全景式感染科研服务体系」,为您的临床研究提供从病原狩猎到机制破译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可提供基于外送模式以及医疗机构本地化两种模式开展的多种技术解决方案,同时可提供临床科研深度服务。
基于宏基因组学技术,提取感染标本中全部微生物的核酸经过不同的样本前处理,通用高通量测序平台进行测序,下机数据通过火眼智能微生物鉴定分析系统(MIE)的专用高质量临床数据库比对和智能化算法分析,获得疑似致病微生物的种属信息,无偏性的检测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66,274种病原体及耐药和毒力基因,显著提高病原诊断阳性率,指导临床靶向使用抗生素,协助感染的精准诊疗。
分析报告为html网页格式展示,以及鉴定物种列表,包含物种reads条数和丰度,及物种分类占比。

图:外送服务报告样例
得到通用高通量测序下机数据后序列,可通过本地化的火眼智能微生物鉴定分析系统(MIE),对操作者无生信分析基础要求,能对检测分析结果归集、存储、统计、分析、数据挖掘、组学分析、可视化展示。MIE微生物鉴定分析系统是一款基于B/S架构实现基因测序、物种鉴定和分析的软件。采用专业数据分析技术、源数据的管理存储、分析过程实时监控的方式,实现对微生物下机数据进行微生物鉴定分析、基因组组装、耐药基因分析、毒力因子分析、进化分析以及肠道微生物分析。支持从原始数据到临床决策的全链条服务。包含物种鉴定66274种,耐药抗生素耐药生物ARO 2270类,毒力因子3659个。

图:本地化模式系统架构

图:简化的操作流程

图:系统首页概况

图:病原微生物报告系统界面

图:病原大数据归集系统界面

图:基因组耐药毒力分析界面

图:肠道微生物菌群分析界面 (1)

图:肠道微生物菌群分析界面 (2)
火眼工程基于超广覆盖病原基因组数据库,通过毒力因子全景扫描解析免疫逃逸机制;运用AI驱动的变异追踪实时预测抗原表位漂移与耐药突变;结合贝叶斯系统发育分析重构进化路径,精准定位跨种传播关键突变;依托溯源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重建传播链;构建R值预警模型动态监测流行趋势,为疫苗设计、药物研发及公共卫生决策提供分子级情报支撑。

图:病原基因组分析示意图
基于高通量测序数据,开微生物差异分析、alpha/beta多样性分析、功能富集分析,揭示微生物代谢通路扰动机制。深度关联临床表型数据,构建菌群-宿主互作网络,为疾病分型、疗效评估及干预靶点发现提供数据引擎。

图:微生物组分析示意图
基于机器学习驱动标志物筛选(随机森林/SVM/XGBoost),开展多模态模型构建(整合mNGS、代谢物、影像特征),进行独立队列验证。

图:标志物筛选与模型构建示意图
Q1: 火眼工程mNGS技术能检测哪些病原体?是否涵盖耐药基因?
A: 可检测66,274种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并同步分析2,270类耐药基因和3,659个毒力因子,实现感染病原的全景式筛查与机制解析。
Q2: 外送模式和本地化模式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如何选择?
A:外送模式:适合快速检测需求,湿实验24小时+生信分析30分钟极速交付,无需本地设备投入。
本地化模式:适合数据安全与长期科研需求,通过本地部署MIE系统自主分析,支持数据深度挖掘与定制化研究。可根据数据敏感性、科研深度及预算灵活选择。
Q3: 是否需要生物信息学背景才能操作MIE系统?
A: 无需生信基础。MIE系统采用B/S架构设计,一键化分析流程:
- - 自动物种鉴定/耐药分析/进化分析
- - 可视化结果生成与数据管理
- - 定制化科研模块(如肠道菌群、代谢通路分析)
Q4: 临床科研深度服务能解决哪些研究痛点?
A: 提供从病原溯源到机制挖掘的全链条支持:
- - 病原进化与传播链重建(贝叶斯系统发育+地理信息系统)
- - 微生物组-宿主互作网络(多样性分析+功能富集)
- - 机器学习驱动标志物筛选(多模态模型构建与验证)